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,是“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”,40多年前,“小岗村……泥巴房,泥巴床,泥巴锅里没有粮……”
小岗村的贫困,是当时中国的缩影。“政社合一”的人民公社体制,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,所以当时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都比较缓慢。穷则思变。可出路在哪?
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,小岗村人凭着“敢为天下先"的勇气,毅然做出决定——“包干到户”。
“契约签订当晚,生产队的土地、耕牛、农具,都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。再往后,每天天不亮,家家户户就下地干活了,不用操一户的心。”
生产关系一经理顺,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。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,小岗村迎来大丰收,一举结束20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,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。
小岗村的大包干,在当时一石激起千层浪。对于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、包干到户等责任制形式,很多人心存疑虑。“关键时刻,离不开党的指引,党中央和咱农民连着心呢!”
党的政策顺应时代发展,尊重人民首创精神。1982年1月1日,党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批转《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》,之后的1983年、1984年, 党中央又连续下发一号文件,肯定了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从此,这一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在全国推行开来。
——《小岗村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序幕——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》,《人民日报》,2021年3月23日